安徽农垦集团



中国改革报:来自龙亢农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报道

中国改革报:来自龙亢农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报道

发布日期:2014-05-06 浏览次数:5719

创新垦地合作模式 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来自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报道

近两年来,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农村改革试验区围绕创新垦地合作发展模式这一试验主题,精准把握改革试验的方向,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农民的关系,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坚持超前探索、创新制度,重点突破、配套推进,先行先试、封闭运行的原则,大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城镇建设体系、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等四大体系,引领各项改革试验向纵深发展,在推进垦地合作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通过垦地双方的共同努力,试验区的农民从改革中尝到了甜头,经济从改革中得到了增长,社会从改革中得到了发展。2013年龙亢农场试验区实现财政收入7275万元,同比增长14.57%;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460元,同比增长10%;土地流转3万多亩,同比增长30%;核心镇区开发住宅1111套,可吸纳4000人进镇居住;产业园区新增企业3家,新增投资1.5亿元,全年实现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12%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强化示范带动作用

正确处理企业与农民的关系,建立多种合作经营机制。一是建立农场+合作社+农户经营机制。农场通过集约化建设高效设施农业1370亩连片西瓜大棚,为三乡镇农民搭建结构调整平台,采取租赁承包、联合经营等方式,吸引周边农民从事高效农业种植。去年,试验区培育了盛世兴农、龙跃、龙科、双赢、友福5个农机合作社和雁湖、烟袋湖2个蔬菜合作社。二是建立科研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机制。借助园区内皖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研发优势,联合龙亢镇、河溜镇、徐圩乡,统一推行试验区的农业科技服务、指导、培训,在每个乡镇选择1个种粮大户进行高产示范点(面积2000亩)建设,并加强对示范点的服务指导。农场还委派专业科技人员深入到周边乡镇进行农技教学和现场指导,提高了科技辐射力和影响力。三是建立龙头企业+农户经营机制。皖垦种业龙亢分公司投入近700万元,增建种子烘干线2条、立筒仓8座等设施,进一步夯实了产业支撑,良种辐射带动面积超过 40万亩,每年为辐射区增产增收超过3000万元;皖垦食品雁湖面粉公司进一步提高了粮食收储、烘干、保管、加工能力。目前,统一作物布局、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要求、统一重大农业措施、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生产模式,正由农场逐步向周边农村复制推广。

以创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契机,探索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生产经营新机制。针对试验区农村空心化、生产兼业化的现象,如何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试验区不断探索农业未来发展模式,组建运营龙亢农场农业生产全程服务公司,吸引农机合作社和科技人员参股,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以现有的农机具作价入股,鼓励社会资金以现金方式入股。公司实施菜单式服务,合同化管理。下设的农机服务中心负责农业生产全过程农机作业服务,内部实行机组承包,单机核算;农技服务中心负责新品种实验、示范、推广服务,工厂化育苗供苗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向农户提供农技培训和生产全过程的技术服务;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开展粮食银行业务服务、金融担保服务、原粮产地初加工服务。公司按照市场化规则,尊重农民意愿,农民可选择全部服务产品,也可选择部分或单个安徽农垦集团。

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落户试验区,科技园示范带动作用凸显。2013年,龙亢农场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升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园区核心区规模由700亩扩大到3000亩,包括200亩标准化三圃试验田、600亩原种繁育田喷灌设施、800亩高效农业示范田、1300亩原种示范田,展示农场科研水平,并向周边乡镇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土地深松作业、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措施。同时农场多次举办农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小麦病虫害防治、肥料、农药使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班7次,参培人数达3000多人,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传播到周边农村,提高了科技辐射力和影响力,提升了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

同时,一系列新型农机具也在龙亢农场科技园区频频亮相,成为农场职工和周边农民关注的焦点,植保无人飞机、高地隙水旱两用喷杆喷雾机等一批新型植保农机相继投入使用。农场组织相关农机合作社参加了南京国际农机展、奇瑞重工举办的农机技术培训班,适时举办了农机标准化培训班,面向试验区农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开展培训,促进农机新技术应用。通过推广应用新型农机、开展农机培训学习,有效促进试验区农机标准化创建,进一步提升了试验区农机化水平。

20139月,经国家科技部现场考察和专家评审,批准了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其核心区以龙亢农场为主体,将用35年的时间将园区打造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聚集区,现代农业企业的集聚区,四化同步发展的先行区,场镇园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此举为试验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开展物联网建设,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新型农民试验区与中科院智能所合作,投资100余万元在核心区进行农业物联网建设,完成了3000亩科技园农业物联网框架工程,并邀请中科院智能研究所研究人员和以色列专家到农场进行物联网知识培训和指导,促进农业物联网的普及应用。目前,基于物联网前提下的视频监控系统已投入使用,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今后物联网技术将在试验区内所有区域推广应用。试验区还与安徽联通合作,通过手机上的沃·农应用系统即时发布农产品信息、田间管理信息、国家涉农政策、在线解答农户提出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类问题,发放沃·农专用手机120多部,用手机、田间监控设施、通讯网络有效串联田间、专家、市场、政策等各方面信息和资源,使农民与农业专家实时沟通,生产与市场无缝对接,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及政策信息传递不及时、不畅通问题,受到试验区农民的热烈欢迎。

创新产业发展体系

加速产业向园区集中

实施一体规划、垦地共建,农场产业园融入龙亢经济开发区(省级),开辟了垦地合作新路径。去年5月份,蚌埠市委、市政府就怀远县马城工业园区搬迁选址开展了专题调研。蚌埠市委、市政府批准保留怀远县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牌子,决定把开发区搬迁到龙亢农场和河溜镇之间一体规划,垦地共建,暂定名龙亢经济开发区。龙亢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以龙亢农场食品产业园为基础进行投资建设,起步建设面积为5.8平方公里。开发区依托怀远和龙亢农场当地的资源优势及潜力,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包括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糯稻、面粉加工产业集群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旅游服务、科技研发、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产业等,同时承接产业转移,优先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此举开辟了垦地合作新路径,将为试验区打造垦地一体化特色产业体系提供新的机遇和强劲动力。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园区扩大规模,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2013年,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皖垦食品集团雁湖面粉有限公司以高于市场价1-2分的价格敞开收购周边农民余粮,可带动试验区三个乡镇及周边农民增收3000万元。试验区继续加大对现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目前已完成园区内龙贤支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参股怀远农村商业银行,创新垦地一体化投(融)资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龙亢农场抓住怀远县农村商业银行增资改制机遇,主动上门联系,反复调研论证,最终投资7500万元参股怀远县农村商业银行,占股10%。参股后可为试验区农民及各类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为试验区经济发展搭建稳定的融资投资平台,增强试验区内的金融供给,有效化解三农发展资金瓶颈。

创新城镇建设体系

加速土地向规模集中

完善规划,产城融合,正确处理企业和政府的关系。随着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和怀远县省级经济开发区相继落户龙亢农场,试验区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安徽省农垦集团和龙亢农场在已经形成的试验区总体规划基础上,主动融入新的规划方案的设计、评审,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合作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益驱动为纽带,充分发挥核心区的科技、体制、区位等优势,核心区按照一城五园的基本构架展开空间布局和开发,分别是: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城、现代粮食种业科技园、现代智能农业展示园、绿色果蔬生产示范园、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园和高端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目前,该规划方案已经科技部专家组评审。专家评审认为规划核心区建设条件好,发展优势突出。规划完成后,将成为国家高效生态、智慧型农业科技园区样板,对辐射带动整个皖北地区乃至淮河流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推进核心区城镇开发建设,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不断加快。2013年,试验区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积极推进核心区城镇开发建设,不断增强农场城镇示范带动功能和承载能力,吸引周边1.5万人进入农场城镇居住,加快周边三乡镇农民城镇化步伐。试验区核心区龙亢农场开工建设商品房1111套(18万平方米),廉租房240套(1.2万平方米),危改房124套(1.5),房屋交付使用360户。在住宅小区的开发方面,坚持多元开发,既开发普通商品房,又抓紧廉租房、危改房的建设;既有国企开发公司,也有民企开发公司,以形成一定的竞争局面。在试验区一房难求的条件下,农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农场职工和周边农民一视同仁,以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

    探索整村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加速土地向规模集中。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对整村推进的农民宅基地进行确权,房屋进行评估,由农场中心镇建设投资公司以农场中心镇的商品住房与农民住宅按市场价进行置换,差价多退少补,以最有效方式让农民就地实现城镇化。通过整村推进,对置换出的农民宅基地由农场组织复垦,复垦出的土地指标定向用于核心区和新市镇建设,使其获得可持续的土地资源支持。去年下半年启动了对潘湾、褚圩二村整体搬迁的调研和摸底工作,二村按规划实现整体搬迁后,可复垦土地2264亩,将带动4000多人进镇居住。

创新管理服务体系

加速人口向城镇集中

试验区的农民对进镇安家热情高涨,想要娶新娘,农场买套房面前已成为风气。在城市房产销售遭遇瓶颈的时候,试验区房源却长期供不应求。这反映了农民群众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试验区的发展路径与国家小城镇建设战略高度契合,为农场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的目标提供了深厚的市场基础。为了适应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试验区积极创新管理服务体系,

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改善城镇承载能力。投入200万元资金,更换城镇年久失修的自来水主管线,引进怀远海特天然气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供气站、供气管线覆盖整个镇区,可有效解决镇区居民生活用气问题;对镇区绿化高起点规划,实施居民小区绿化美化工程,投入150万元,在专业绿化公司指导下,农场干群义务劳动,完成了16.5万棵红叶石楠小苗的栽培,1.4万平米的草坪铺设和120颗大树的栽植,全面打造了集农业科研、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及沿河景观带,进一步提升城镇环境,成为试验区小城镇建设的一个亮点。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共同美化居民生活环境针对镇区流动人口增多,交通、卫生问题突出,社区服务中心组织动员全镇居民大力开展环境整治活动,通过建立驻场单位、民营企业及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全面参与的环境整治工作机制,提高进镇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提升生态环境和人居质量。目前基本做到了临街店面无占道经营,摆摊设点规范有序;车辆有序停放,交通安全通畅;农贸市场有序经营,居民小区干净整洁。 

加强城镇管理,推动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农场作为一个企业,怎么样才能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有所作为。农场以试验方案赋予农场改革城镇管理的相关政策为依据,农场以试验区赋予农场改革城镇管理的相关政策为依据,积极探索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高效利用财政返还的部分资金,解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维护及城镇综合性管理费用支出;二是成立社区管理中心,逐步实现农场企业生产经营与城镇社会管理职能相分离;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发展城镇新型服务行业,让进镇农民谋生有技能,就业有渠道以及尝试建立物业管理公司、街道卫生保洁队伍,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等。

目前,试验区改革实现了新突破、现代农业示范效果增强、聚集区建设上水平、农场城镇管理取得新进展,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试点建设助力区域经济腾飞、使人民群众广泛受益,也使得试验区在先行先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按照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思路,现在的农场就是未来的农村,现在的农场工人就是未来的新型农民,现在的农场经营管理就是未来的农村管理。龙亢试验区将进一步梳理垦地合作发展方面的经验,深入研究试验区建设中带有方向性、前瞻性的问题,强化制度设计,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敢闯敢试,为推动实施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一体化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努力将试验区打造成为农业新品种试验基地、农业新技术转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农业品牌创造基地、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将试验区打造成现代农业自主创新试验区、皖北四化同步先行先导区。(中国改革报201441008版,通讯员李峰、记者王建东)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