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皖河农场:政策加力 机制转型 三大农业板块引领职工创业新高地

安徽皖河农场:政策加力 机制转型 三大农业板块引领职工创业新高地

发布日期:2010-11-24 浏览次数:4552

    安徽皖河农场现有总人口2.6万人,其中职工1.3万人,全场耕地面积5.7万亩,是安徽垦区人口最多、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农场,由于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也是皖垦上榜的贫困场。近几年来,农场以农业改革为有力抓手,以场地合作为发展平台,变城郊区位优势为创业新优势,通过一系列举措在全场职工中营造二次创业的浓厚氛围,使职工由输血向造血过渡、由脱贫向致富转身,一大批职工趟上了创业致富路。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农场职工二次创业的人数已达5000余人,其中有2000余困难户实现了脱贫、增收、致富的三级跳。

改革助推  “粮食创业鼓起粮农钱袋子
两亩地、一头牛,足不出场穷相守,这是过去皖河农场农工的人生写照,由于当初建场时带有以场带队的属性,职工大都由地方农民组成,因此,第一代农工对土地的依赖性强,人均耕地少,导致收入低、土地产出率不高。如何打破均田制、推行两田制一度成为皖河农场农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难题。难题不破,职工增收也难以走出瓶颈,由此可能引发农场不稳定的因素。

    2007年,农场冲破重重阻力,举力推行两田制改革。改革推行后,土地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转型,均田制被彻底打破,招标田成为热土被承包户竞相租赁经营,并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建立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新机制,形成了少数人种多数田的新格局。与此同时,富余的劳动力洗脚上岸,或向二三产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或向场外城市务工,他们悄然开始了二次创业。

少数人种多数田主要体现在粮食生产上。皖河农场水稻生产面积约4万亩,复种小麦面积也有4万亩。两田制改革带来了僧少粥多,使种粮大户有了施展的空间。农场着力在种粮大户中培养能人、标兵式骨干,在农机、农技推广上给予扶持,先后多次举办粮食高产攻关课题实验,每年开设阳光培训课堂,不断充电,对部分种粮大户实行田保姆制度,由农技人员与种粮大户结对子,随时提供家教式服务。农场工会还多次举行家庭农场创业致富、十佳种田能手等劳动竞赛活动,助推粮食创业行动。
粮食创业行动造就了一批新锐粮农,承包300多亩的种粮大户刘江镇原是农场贫困户,经过艰苦创业,目前他已拥有两台联合收割机、一台旋耕机、一台高速插秧机。当地像刘江镇这样的种粮大户约有300户,他们形成了种粮大户群
政策加力  “蔬菜创业丰满市民菜篮子
2007年农场推行两田制改革之时,适逢安庆市实施菜篮子基地东菜西移工程,拟打造2万亩蔬菜核心区,而作为城郊型农场的皖河农场正处在市政府规划的西郊蔬菜基地核心区范围内,农场适时跟进,抓住农业改革土地调整的机会,鼓励农工发起蔬菜创业的新一轮结构调整,从而涌现了一批都市型菜农。

    三步走是农场引导农工蔬菜创业的三套组合拳,就是引进来先示范再推广引进来包括引进技术、观念和市场,通过外地投资商和种菜能人来场典型引路,做给农工看、带着农工干,积极营造蔬菜创业的氛围。先示范,选择交通便利、土壤适宜、水利设施较好的四个分场作为蔬菜基地建设示范分场,每个分场确定1个核心示范区,带动职工进行结构调整,以示范分场带动全场蔬菜发展。再推广,主要走好换脑筋、建基地、算细帐、强充电四步棋。为改变农工传统的种植习惯,农场多次组织基层管理人员、职工代表分赴蔬菜产区参观学习,换脑筋,安排职工代表、生产队长、有创新精神的农工到蔬菜核心示范区打工,参观学习、参与生产销售,直接感受蔬菜创业氛围。

农工王经久认为自己赶上了蔬菜创业的好时机,他于2008年开辟了40亩露天蔬菜,一年下来,收入也有1万多元;小试牛刀, 2009年投入10多万元,架起15亩标准化钢架大棚;今年蔬菜基地扩大到100亩,年纯收入近10万元。他不过是农场蔬菜创业的一个缩影。农场蔬菜基地从无到有,短短两三年就有了7600亩的种植规模,成为安庆市菜篮子重要基地。
低谷提振  “养殖创业赢得水产好风景
皖河农场临江傍河,水资源丰富,过去水产养殖以鱼类为主。随着市场行情走低,一些渔民转岗或外出务工,撂下了抛荒塘,前两年闲置塘口种上了莲藕,水产养殖一度陷入低谷。近年来,部分场外能人到这里搞黄鳝网箱养殖,收入较高,本场农工开始效仿。农场看准黄鳝市场坚挺的势头,适时引导农户调整水产结构,推行黄鳝网箱养殖。

    今年恰逢土地复垦整理项目落户养殖场,农场结合项目对水产养殖场塘口集中的区域水电路进行改造,同时对鱼塘进行清淤,及时开沟、埋设涵管,共计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流转塘口,及时腾笼换鸟,引进场外小能人先示范。农场抓住农业改革机遇,将闲置塘口面积集中起来,向场外能人发包,建立100亩网箱养鳝示范片。顺应安徽农垦发展高效农业的主题实践活动,以黄鳝为主打品种推广高效水产养殖,一面继续引进周边乡村能人进场入塘,一面引导本场农工积极跟进。在网箱养鳝的同时,盘活水面资源,发展鱼善立体养殖,增加立体效应。农场还引导养殖户成立专业合作社,让养殖户抱团发展,统一技术、防疫和销售,让养殖户共享资源与信息,走产供销一体化的路子,目前合作社成员已达61户。

水产养殖场养殖户王金明今年搞了232箱网箱黄鳝,王金明说:我家的黄鳝元旦左右能上市,估计那时的价格在每斤30元上下,加上养鱼,算起来全年纯收入在10万块左右。今年灾年收成也不赖!”王金明只是农场当地水产养殖户的一个缩影,在创业潮的推动下,该场水产养殖已走出困境,且风生水起。今年网箱养鳝面积已达1469亩,与去年比,一下子增长了六七倍。尽管今年该场遇到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但由于及时做好避灾抗灾举措,加上灾后及时自救,仍然是个水产丰收年,仅网箱养鳝一项,预计年产值就有3000万多元,养殖户纯收入总额可达1500万元。
有人在农业上创业,就有人洗脚上岸进军二、三产领域二次创业,据了解,该场每年约有9000余人外出务工创业,每年创劳务收入总计1.5亿元,足可再造一个新农场,同时有不少人还到场部小城镇办厂、开店、经商,撑起皖河经济的另一片天。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