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集团



对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02-08-22 浏览次数:5010

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出现的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一、各地普遍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全面 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素质和效益,全面提高我国农 业整体水平的现实选择。
二、各地普遍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解决 农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国民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WTO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 竞争的难得机遇。
三、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待结构调整。既注意制定 规划、科学调整,又注意市场变化、稳步实施;既 注意解决当前一些地区大路产品卖难、农业效益不 高等现实问题,更立足于长远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 级。
调查中感到,各地调整农业结构的工作中也存在一 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结构调整的资金准备不 足。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 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和农产品加 工业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 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农产品质量标 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许多地方反 映,由于区分不开农产品的质量档次,优质优价难 以落实。一些地方的市场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 调整需要,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的作用。由于信息滞 后,一些地方结构调整的趋同性倾向比较突出。三 是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手续繁杂。目前“三缺” (缺良种、缺技术、缺信息)问题直接影响着结构 调整的进程。基层干部反映,引进一些市场急需的 品种和技术需要很长时间,往往丧失了市场良机。 四是农产品流通不畅。特别是一些果蔬外销比重较 大的产区对运输关卡和收费过多反映强烈。五是一 些地区农技人员的自身素质还不适应。由于多年来 农业科研和开发的重点主要放在发展粮食生产和增 加农产品数量上,而对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特 别是对发展优质农产品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不够,不 能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 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解决以下五个问题— —
一、进一步认识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这次结 构调整,与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初期的两次调整 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农产品供需形势不同。 前两次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供求总体上偏紧的背 景下进行,有些产品一时多一点,主要是结构性、 地区性的,整个农产品市场还是卖方市场。这次调 整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 根本变化,绝大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进行 的。二是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 化。过去主要是解决温饱,而现在人们对农产品消 费提出了优质化和多样化要求。三是调整的主体不 同。过去结构调整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采取层层下 达指标和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而现在结构调整的主 体是农民。四是调整的内容不同。过去主要是通过 面积增减和规定粮经比例,局限在种植业内部进行 平面调整;而现在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产品品 种和品质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向生产的广度和深 度进军,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可以说,这次农业 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复合型的目标,工作要求比过 去更高了。+ 二、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搞活流通。各地反映,目 前农产品流通是结构调整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从各 地实践看,凡是结构调整成功的地方,也都是开拓 市场的成功典型。可以说搞活流通是结构调整的牛 鼻子。因此,一要“反弹琵琶”,反向思维,为了 抓生产,先要抓流通、抓运销,反过来促进结构调 整。二要大力发育农村流通组织特别是外销网络, 通过发展民间运销大户、农民经纪人队伍,鼓励农 村能人创办流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或公司等,形 成多渠道、多形式流通。同时,要通过组织创新, 构建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市场主体。三要 通过抓市场建设和管理,组织产销订货会,采用 “订单农业”等形式,促进农产品流通。广西壮族 自治区去年两次在武汉、上海举办农产品展销会, 成交金额分别达到42亿元和48亿元。四要充分发挥 龙头企业。科技推广部门在联基地、带农户、进市 场方面的作用,使农民在二次分配中获得合理收 益。
三、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提高 农产品质量,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是农业和农村经 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据专家分析,21世纪世界 农产品质量的竞争,核心是良种的竞争,谁拥有良 种和先进技术,谁就能掌握质量竞争的主动权。从 国内看,尽管许多农产品出现“卖难”,但一些名 特优产品价格在超出同类产品价格几倍乃至十几倍 以上仍然畅销。因此,要加大动植物良种繁育体系 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力度,把良种良法作为关 键环节来抓。
四、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我国幅员辽 阔,各地地貌、资源、气候和生产习惯差异很大, 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在保护好粮食生 产能力的情况下,宜牧则牧,宜渔则渔,通过优化 布局和区域分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有规模的 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从产量最大化到效益最大 化,这是农业新阶段区别于过去的一个重要标志。 据专家测算,在同样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如果投入 决策目标从产量最大化转变为效益最大化,单位农 产品的生产成本可以降低10%-30%左右。
五、发展食品加工,实现多次增值。农业的国际竞 争力不仅取决于初级农产品的质量,更取决于整个 产业链条、整个生产体系的发达程度。据测算,发 达国家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向社会提供的产品价 值量比为2∶1∶7,农业原字头产品的价值量只占农 业最终产品价值量的10%。可见,没有农业生产外 环节的多次增值,农业经济效益就难以从根本上提 高。因此,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是增强农业竞争 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要 尽快制定食品加工业规划和支持政策,建立食品加 工专项资金,鼓励多种所有制和多元投资主体共同 参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要挖掘乡镇企 业的潜力,使其在食品加工业中挑大梁。
在结构调整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结构调整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对农业结构 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 作,特别是在农产品市场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滞 后、信贷等支持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要通过加强宏 观调控,引导各地干部克服困难,有所作为。要通 过细致的工作,把政府的决策变成农民的自觉行 为。要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农产 品流通体制。
二、结构调整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调整农 业结构,必须在稳定粮食总产、保护粮食生产能力 的前提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改革耕作制 度,开拓农业发展的新空间。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 不被破坏,制止在现有粮田上挖鱼塘、栽果树,严 格控制基本农田农转非,做到稳定粮食政策,稳定 基本农田面积,确保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2000年 在各地粮食面积调减较多的情况下,更要重视粮食 问题。为此,要在加强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加工转化和专用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制定具 体的配套措施,保护这些地区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 性,使这些地区尽快形成自己的农业优势。+ 三、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近三年,农民收 入增长幅度连续回落,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农民是 结构调整的主体,只有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实实在在 地增加了收入,才能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 结构调整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从这个意义上讲,农 民收入是否增加,是衡量结构调整是否成功和有生 命力的重要标志。
四、结构调整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关系。要认真 研究我国农业的国际比较优势,对于不具备比较优 势的产品,如大豆、玉米等,要通过改良品质、提 高质量和深度加工等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 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畜产品、园艺产品及其他劳 动密集型产品等,要大力发展,增加出口,拓宽国 外市场。要抓紧清理和调整不符合WTO规则的法律、 法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制定与国际 接轨的新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比如进出口标 准、市场准入标准等。
五、结构调整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关系。建立科 学准确、反应灵敏和运转高效的农业信息体系,是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当前,一 要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二要及时向农 民传递权威的生产、技术、价格和供求信息。三要 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目前,产地批发市 场是整个农产品市场体系最薄弱的环节。要统筹规 划,加大建设力度。
六、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发展农业 产业化经营,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具 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解决千家万户进入市场、扩 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 搞好龙头企业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是加 工企业,也可以是批发市场和流通中介组织。不论 是哪种形式,只要能与农民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 能够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都应积极予以 扶持。
作者: 万宝瑞
作者单位: 农业部 来源: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湖南柏竣建筑工程